IFFO Logo

为什么善意不能解决问题

本文作者是IFFO技术总监葛柏峦(Brett Glencross)博士,发表于《国际水产饲料杂志》202412月刊。  

海洋原料生产是否是对野生鱼类资源的一种良好利用?难道这些资源不应该被捕获并直接作为食物提供给人类吗?

我们来思考一下第一种选择。大多数被捕获并直接用于鱼粉和鱼油生产的鱼类都是高丰度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它们必须是高丰度的。因为用于此用途的鱼类要价格低廉,这就需要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许多渔业被认为是世界上管理最良好的渔业之一 [https://sustainablefish.org/impact-initiatives/target-75/reduction-fisheries-reports/]。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和水产养殖数据FishStat)的数据,2022年,全球从各种渔业中捕获的小型中上层鱼类约有2600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同年,约有1700万吨这种鱼类被用于鱼粉和鱼油生产。余下大约900万吨,约占捕获量的三分之一,被用于人类直接消费。那么,为什么没有更多的量被人类直接消费呢?

66%的小型中上层鱼类没有直接进入我们的餐桌,原因有很多。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直接消费(DHC)需求较低,再加上短时间内的丰度较高,因此,需要快速和大规模的途径来处理这些鱼类。其中,最具成本效益的是脱水(鱼粉和鱼油生产)。秘鲁等地已经采取了各种举措,试图增加用于人类直接消费的鱼类数量。政府规定每个季节都有一定比例配额的手工捕捞鳀鱼仅供人类食用。然而,在大多数年份里,该行业都无法售出这么多的量,因而这些配额大部分都留在了海里。他们为什么无法卖掉这些鳀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秘鲁人更喜欢吃该国沿海水域中许多其他味道更为清淡的物种。政府和行业还投入了数百万美元,试图推广鳀鱼罐头。然而,两个为期三个月的捕鱼季中的鱼类数量规模是惊人的,罐装作业根本无法承受这个数量,再加上事实上金属罐比鳀鱼更贵,这使得这项工作在经济上难以运行。事实上,这最终沦为一种“反常的激励”,导致全球发展中地区的经济成果更差;因而,目前的选择是生产鱼粉和鱼油。

在金融和经济领域,反常的激励是一个用来描述产生不良结果的激励机制的词语。就像许多这类“善意”一样,它让我想起了一个名为“眼镜蛇效应”的寓言。眼镜蛇效应是当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使问题变得更糟时的一种现象。它来源于印度殖民时期。当时德里市发生了眼镜蛇瘟疫。为了应对该事件,英国殖民政府对死去的眼镜蛇实行了赏金制度。这导致当地人开始养殖眼镜蛇,以利用这笔赏金获利。这并不是政府想要的结果。但是,许多这样的举措最终都是如此。主要是因为那些(表面上)出于善意的人们往往不了解他们的激励措施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因此无法真正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