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水产前沿》杂志2020年2月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粉市场,2018年共消耗180万吨鱼粉;同时中国还是全球第二大鱼粉生产国,同年鱼粉产量52万吨。尽管水产养殖业所产出的水产量在全球各地都在持续攀升,到2030年,其在总水产总量中所占比例将有望从当前的50%增长至62%(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但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养殖国家,饲料和水产饲料生产商的总量也继续稳居全球首位。中国本身就是水产养殖的发源地,中国人通过水生系统养殖水产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将来,我们会面临鱼粉产量大幅增长但无法直接通过捕捞渔业获取充足原料的难题。至少早在20世纪70年代起,鱼粉行业就已经开始使用鱼粉加工的副产品作为原料,而且世界粮农组织认为这种资源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主要作用。副产品是加工人类食用的鱼类时产生的下脚料,包括鱼头、内脏、鱼骨、鱼皮以及鱼尾、鱼鳍、鱼鳞、鱼糜和血液等。这些下脚料经过加工,可成为富含蛋白质、优质氨基酸和脂肪酸且易于消化吸收的优质饲料成分,同时还富含对养殖鱼类健康非常重要的微量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
几十年来,海洋原料行业一直积极践行循环经济,尽管“循环经济”直到最近才成为时尚的流行词。全球每年鱼粉和鱼油的产量分别为500万吨和100万吨,共需原料约2000万吨,而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原料(约700万吨)一般来自鱼类加工业。随着越来越多的船只配有鱼粉加工设施,这表明业界已经认识到这种原料的重要性,并在采取措施利用这些原料。这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IFFO和斯特林大学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鉴于鱼类的加工下脚料通常会占整鱼的一半,当前我们对鱼类加工副产品的使用率还远远不够。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这些副产品的使用空间还会更大,而且最终会有更多的原料来自于养殖鱼类加工业。鱼产加工副产品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作鱼粉和鱼油加工原料,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发展方向。
但是,不同地区对这种副产品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那么,亚洲地区的情况怎样呢?
斯特林大学的研究报告(由IFFO委托研究)指出,从数量上来看,未得到利用的此类可用副产品数量以亚洲地区最多。亚洲地区存在一个问题:当地存在活鱼市场,人们会把整条鱼买回家中处理,这使得无法收集鱼类副产品。有趣的是,随着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中产阶级的增长,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消费者将来可能会选择购买经过标准加工的海鲜鱼类,这会为集中加工鱼类创造机会。集中式加工便于收集此类副产品并在低温下保存(这对质量至关重要),然后快速高效地用于鱼粉和鱼油加工,从而确保全面利用原料的最佳价值。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在欧洲地区,用于鱼粉和鱼油加工的副产品占原料的54%,这一比例的增加要部分归功于物流服务的改进以及收集鱼类加工原料并送至鱼粉工厂进行加工的可行性。
通过利用这些副产品可减少浪费,加工出高价值的产品,有助于改善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借助此类副产品,水产养殖业可为自身发展提供保障,并继续为全球人类提供高营养蛋白质做出贡献。